企业行政处罚案

       一、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

       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

 

      三、种类

     (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权的限定

 

        四、原则

       1. 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2. 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4. 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5. 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暗箱操作”和滥用处罚权。

       6. 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7. 过罚相当原则

       要求立法所设定的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相适应,作出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处罚轻重适度。

 

       五、对策

       行政处罚作为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行政处罚作出之前的调查、听证等程序中,企业需要认真对待,依据事实和法律充分行使陈述、申辩等权利,尽量避免被处罚;在行政处罚作出之后,根据案情,考虑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